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壯大還需要解決三大問題
5月17日,在2017年第五屆國際電動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測評研討會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志新透露,2020年,補貼完全退出,屆時將有一系列替代補貼政策的優惠方案出臺,以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持續發展,包括免購置稅政策延長、不限行、特殊路權等。同時,我國將出臺相關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的發展。目前系列政策正在研究制定當中。
與此同時,吳志新在發表演講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迎來科技創新融合和產業格局重塑的關鍵時期。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50.7萬臺,產量也達到了51.7萬臺,已經超過世界總產銷量的50%。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志新
在此背景之下,吳志新坦言,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還面臨著諸多問題,與美國、日本、歐洲等先進國家相比,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尚存在不足:首先,我國純電動汽車尚在形成標準化生產的規模效應,一體化地盤設計、輕量化方面還有待提升。
其次,在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混合動力發動機、機電耦合裝置、電機系統等核心零部件及混合系統集成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最后,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技術方面還有待提升,其中最核心電機控制器所用IGBT芯片大部分來自于進口,而動力電池大規模生產控制能力、電池的一致性與可靠性及系統集成能力仍落后于國外。
“掌握了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技術,就掌握了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吳志新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還應全面掌握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整車、關鍵零部件和核心關鍵技術,形成若干具有國際較強競爭力、國際一流水平的完整產業體系,走出國門,進入歐美、日本等高端市場。
“我國已經是汽車大國,但不是汽車強國,而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望讓我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吳志新補充說道,預計在2030年我國汽車總產量達到3800萬臺到4000萬臺左右,而新能源汽車總產量占比達到40%-50%。
為此,吳志新希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做好以下幾個點:一是做好基礎前沿技術創新發展,例如從電池單體開發到系統開發,形成一套可靠理念和整體集成優化設計與開發方案;二是加大關鍵核心零部件等研發與突破,特別是下一代電子功率器件等研發與突破;三是做好整車及系統安全研究平臺;四是做好智能網聯化發展。
樂清市人禾電子有限公司是浙江最好的銅排廠家,專注于新能源電動車電池銅排連接、電工連接銅排、編織銅排、軟銅排連接、線纜連接以及絕緣保護套生產、研發和銷售。產品符合歐盟環保、UL阻燃,ISO9001管理體系認證要求。